春节是欢乐而祥和的传统佳节,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暖与光明,也承载着一线铁路职工的坚守与奉献。
北方的冬天昼短夜长,才晚上七点多,新朔铁路点岱沟站内早已繁星闪烁。经过一途颠簸,笔者终于到达新朔铁路最繁忙的装车站——点岱沟站。这里一如往常车流如梭,或万吨铁龙缓缓徐行进行装车作业,或满载的列车风驰电掣站内通过,或风尘仆仆的空车刚刚返回等待摘机列检……
图为点岱沟站站长李强正在进入作业线路
“运转,1道是否有车通过?我们计划沿油库专用线进入东岔区,是否允许?”在该车站站长李强的带领和防护下,我们准备上道,进入作业现场。
“无运行车辆,允许通过。”对讲机里传来清晰响亮的回应,为这次“夜探点岱沟”吹响哨音。
点岱沟高大的灯桥横亘在整齐排布的轨道及车辆上方,将站场照得如同白昼,为夜晚运行的机车及作业人员提供充足的光线。现在正是数九时节,没走一会儿,寒冷就穿透了厚厚的羽绒服,我们拿着相机的手也开始有些冻得僵硬。李强站长走在前面,一边向我们介绍车站的基本情况、机车的运输路径等,一边在凹凸不平的石咋上走得如履平地——这条每天要走上好多遍的路径他可太熟了。
图为夜晚灯桥明亮列车整装待发的点岱沟站
点岱沟站东岔区内道岔纵横交错,信号机星罗棋布其间,是该站的“东咽喉”,满载保供煤炭的万吨重车将从这里启程,驶向万家灯火。铁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大联动机,有工务、列检、信号、商检等多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在里“迎来送往”。他们每一个作业流程都标准规范,每一个人的神情都严谨负责。这一刻,坚守的意义在我的心中具象,这样的坚守精神是长夜的星光,是每一个平凡日夜里稳稳的托举。
保供运输需昼夜不停。寂静的夜色里,对讲机的条条指令传达声、列检的叮铛敲击声、道岔的移动转换声、机辆车钩的连挂声、列车驶过的哐当声相互交织,如同一曲合鸣协奏的保供乐章。各专业协同配合,在茫茫寒夜里,以标准有力的动作,保障着每一列重载保供机列的安全运输。
要说点岱沟站的“迎来送往”是人与列车共鸣的“协奏曲”,那智慧整备库就是科技转型推进生产力变革的一个缩影。
新朔铁路智慧整备库是一个科技感“拉满”的地方。动线规整的几何线条、实时显示的动态大屏、忙里忙外的机器人……每一次走进这里,都会不由感叹科技的力量与时代的进步。
图为新朔铁路机务公司智慧整备库
机务公司智慧整备棚于2024年初交付使用,库内共有23项设备,是融合整备全流程功能区为一体的国内首座综合性机车智慧整备库。投用后,整备作业模式由露天人工作业转为库内“机检+人检”,进一步改善了生产条件,提升了作业效能,推动了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变革。
整备库内繁忙却井然有序。只见三个方形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机车两边与车底缓速移动着,伸出的机械臂通过激光成像对机车走行部进行扫描,时实将数据回传至数据中心,再通过系统精准分析辨别故障伤损。“小身躯”有着“大力量”,它们在机车下钻来钻去,既小巧又灵活,可以检测2180个项点,较人工作业检测提升了6倍,实现走行部丢失、松动、异物、开焊、测量、油污、破损、断裂、位置、变形、密封等故障的精准检测,解决传统人工目视检查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漏检以及检查数据难采集等问题,最大限度保障机车整备质量。
图为列车旁正在作业的车侧智能巡检机器人
举目向上瞧,安设在机车上方的是车顶检测清洁机器人。它可以依托国内首创的悬挂式环形精密导轨,实现跨股道作业,是集机车定位、部件精定位、关键部件自动清洁、图像检测、激光雷达、滑触线供电等多项核心技术为一体的全自动化设备。有了它,就能够替代传统人工,解决长期车顶作业及长时间弯腰工作的安全风险与低效率和清洁质量的问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实现车顶清洁、专检作业无人化。目前,经过不断电修正、调试,该机器人故障漏报率已经清零,部件精准率也高达95%,目前有效减少12名整备与地勤作业人员,现有工作量减少约60%左右,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也可以在春节到来之际让更多人回家过年。
今年,是这些忙里忙外的机器人在岗位上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因为它们的存在,让坚守整备岗位多年的职工们得以过一个团圆年。科技发展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它们以更加人性化、精准化、高效化的生产方式,为铁路安全运输贡献着力量,成为这个春节里别样的坚守者。
此时此刻,夜色斑斓,万家灯火,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创造着、守护着这祥和幸福的生活。这个春节,是他们的坚守让年味里多了一份安心与温暖。